本報記者 | 邵鵬璐
近段時間,“一帶一路”交通互聯互通不斷取得新突破: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累計開行2萬列;中老鐵路運營10個月累計運輸貨物851萬噸;中歐班列長安號今年開行突破3000列……多條國際通道暢達四方,顯著帶動國際物流效率提升,成為推動中外貿易往來的經濟動脈,成果廣泛惠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中歐班列開辟了亞歐陸路運輸新通道,為保障國際供應鏈產業鏈穩定暢通提供了有力支撐。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5萬列,運送貨物超455萬標箱,貨值達2400億美元,通達歐洲23個國家的180個城市,為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尤其是2016年統一品牌以來,通過陸續實施霍爾果斯、阿拉山口、二連浩特、滿洲里等口岸站擴能改造工程,啟動鄭州、重慶、成都、西安、烏魯木齊等5個城市樞紐節點的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范工程建設,中歐班列的口岸和通道運輸能力得到有效提升。2016~2021年,中歐班列年開行數量由1702列增長到15183列;運輸貨物品類擴大到汽車配件及整車、化工、機電、糧食等5萬余種;年運輸貨值由80億美元提升至749億美元,在中歐貿易總額中的占比從1.5%提高到8%。 “一帶一路”交通互聯互通效應日益凸顯,為中國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經貿往來注入新動能,實現了各國互利共贏發展!敖刂2021年末,我國已與145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余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涵蓋投資、貿易、金融、科技、社會、人文、民生等領域!苯,國家統計局發布報告展現了“一帶一路”建設的豐碩成果。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往來日益密切,已成為25個沿線國家最大的貿易伙伴。輻射“一帶一路”的自由貿易區網絡加快建設,我國與13個沿線國家簽署7個自貿協定,與歐盟、新加坡等31個經濟體簽署了“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協議。尤其近年來,“雖然國際局勢持續復雜變化,但共建‘一帶一路’仍然展現強大韌性和旺盛的活力,為全球開放合作和世界經濟復蘇注入了強勁的動能!粠б宦贰鼐國家在中國外貿市場的地位顯著提高!鄙虅詹扛辈块L盛秋平表示。 數據顯示,2013~2021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值由6.5萬億元增長至11.6萬億元,年均增長7.5%,高于同期整體貨物貿易年均增速;占同期我國外貿總值的比重由25%提升至29.7%。此外,“絲路電商”成為拓展經貿合作的新亮點和新引擎。截至2020年末,我國已與16個國家簽署“數字絲綢之路”合作諒解備忘錄,與22個國家建立“絲路電商”雙邊合作機制,共同開展政策溝通、規劃對接、產業促進、地方合作、能力建設等多層次多領域的合作,著力培育貿易投資新增長點。 與此同時,在合作機制的扎實推進下,雙向投資及合作總體保持穩定增長。2013~2021年,我國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累計1613億美元,年均增長5.4%,“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成為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首選地;沿線國家在華投資設立企業3.2萬家,實際累計投資712億美元;我國在沿線國家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累計約1.1萬億美元,完成營業額7286億美元,涵蓋交通、電力等多個領域。 “在沿線國家共同努力下,多條‘黃金通道’活力涌動,這既是中國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真實寫照,也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了新引擎。未來,開放合作、共同發展的紐帶還將繼續為中國和沿線地區國家帶來更多發展機遇!敝袊鐣茖W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一帶一路”研究室執行主任謝來輝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