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繆曉琴報道 生產性互聯網服務平臺是現代產業生態體系的重要環節,上海如何進一步提升其發展能級和輻射帶動力?近日,上海舉行的“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系列市政府新聞發布會第7場頒布三方面16項新政,提出到2025年,上海產業互聯網平臺交易額力爭突破3.3萬億元,引育100家以上平臺企業,包括30個以上頭部平臺。 近年來,上海市大力發展以大宗商品交易服務平臺、工業品電商服務平臺、數字化轉型服務平臺和專業服務平臺等為代表的生產性互聯網服務平臺。根據十二屆市委三次全會部署,上海近期又出臺了《關于促進本市生產性互聯網服務平臺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聚焦實體經濟發展新需求,強化創新引領,強化要素保障,強化系統推進,著力推動生產性互聯網服務平臺實現“二、三產”融合發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更好增強市場價值發現功能、資源配置優化功能、專業服務增值功能。 在增強發展優勢方面,《若干意見》聚焦生產性互聯網服務平臺的四個大分類,有針對性地提出創新發展措施,強化政策供給,增強市場主體創新能力。例如建立重要大宗商品價格指數;支持平臺與制造企業開展專業服務外包合作;鼓勵發展以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服務;鼓勵外資研發中心積極搭建“走出去”專業和公共服務平臺,推動發展服務外包等。 在優化發展環境方面,《若干意見》充分發揮政策引導作用,營造與平臺高質量發展所適應的軟硬件環境,為平臺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如支持平臺和上下游企業參與上!叭鏀底只碾娮影l票”試點;支持建設智慧化、共享型現代倉儲基礎設施;強化數據整合和資源配置能力,加快傳統業務場景的數字化重構;推進浦東新區、寶山區、普陀區、臨港新片區、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等區域打造平臺集聚發展新高地;推動產教融合,實施校企合作,開展平臺應用人才定制培養等。 在提升管理水平方面,《若干意見》從政府管理的角度,提出推動生產性互聯網服務平臺發展所需要建立完善的各項工作機制,形成各方工作合力。如加強部門協同,市、區聯手;不斷拓展領域范圍,逐步形成平臺培育體系和梯隊;鼓勵和指導制訂地方或團體標準;支持平臺參與國家、市級標準化試點工作;強化事中監管和區塊鏈應用,形成聯合監管體系;建立平臺運營情況統計監測與數據信息共享機制與統計監測指標體系等。 近期,上海將以《若干意見》為指引,陸續推出標準體系、綠色低碳、綜合監管、金融監管等領域專項政策,確保生產性互聯網服務平臺健康有序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