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算網一體、云網融合,中國電信筑牢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助力打造“數智化”新時代。上海電信/供圖
本報記者 | 繆曉琴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提出,全面提升數字中國建設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數字化驅動生產生活和治理方式變革。作為國際數字之都建設主力軍和集團“云改數轉”戰略引領者,中國電信上海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電信”)如何擁抱數字化轉型機遇,將AI算力高效地轉化為新時代生產力? 近年來,上海電信不斷發揮科技型企業創新資源優勢,不斷構建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推動算力生成模式從以連接為主向以云網融合為核心特征的智能化、綜合性演變,進一步增強我國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及核心競爭力。
創新建設高品質數字底座
據上海電信相關負責人介紹,上海電信正在滬試點新一代智云網絡,以高質量、廣覆蓋、大帶寬、低時延、云-邊-端協同的算力系統,為通用人工智能發展提供高品質的云、網、算力等服務,為我國人工智能技術提供堅實的網絡基礎、強力的算力支持和強勁的發展動力。 依托“5G+AI”創新技術以及云網融合的資源優勢,上海電信不斷夯實網絡基礎,開展網絡技術創新,推動融云、融AI、融安全的云網融合創新發展新模式,創建以高質量、廣覆蓋、大帶寬、低時延、云-邊-端協同的算力網絡服務人工智能科創的前沿陣地。 在算力中心建設方面,上海電信努力推動國產算力商業化、產業化落到實處,早在2021年,就在浦東臨港地區成立了臨港算力(上海)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6月,臨港算力園區首批工程建設啟動,并將于近期投產,為臨港、上海、長三角眾多企業提供更加優質、普惠的智算公共服務。 聚焦5G核心網云化,上海電信以三層解耦為突破口,實現基于分層解耦的架構、資源、管理三統一的核心網絡云底座,并率先在上海實現了基于自研虛擬化的5G核心網三層解耦商用落地,開啟5G網絡云化的新篇章。 地鐵站內的移動網絡建設,是保障乘客高質量出行體驗的重要一環,也是提升上海加快城市數字化轉型,實現信息化、智能化的有力支撐。但一直以來,受限于特殊的環境,地鐵列車在隧道區間快速行駛時,用戶難以享受更好的上網體驗。如何破解這一困擾通信業界的難題?還得依靠勇于創新、精于實踐。 近日,上海電信全球首創的5G新型“車地系統”覆蓋方案,讓首批乘客在疾馳的地鐵列車中享受到極速5G上網體驗。目前,上海地鐵4號線外圈宜山路站至藍村路站區間開通試點,預計今年底前正式對市民開放。 5G“車地系統”到底能帶來多快的5G網速?經實地測試,在地鐵快速行駛過程中,5G網速普遍達到1700Mbps以上,甚至超過1800Mb-ps,看高清視頻毫無壓力,拖曳進度條也不會有卡頓狀況發生。 值得一提的是,新方案下隧道網絡建設工期也得到大幅縮減,不用再鋪設泄漏電纜,地鐵施工難度大幅降低。以4號線為例,工期由原來1年縮減至6個月,縮短了50%。再者說,新方案能有效降低投資、提升效益比,5G“車地系統”相較于傳統覆蓋方式投資可降低20%,如地鐵4號線預計1年可節約370萬千瓦時電,相當于455噸標準煤,節能效益明顯。 5G“車地系統”的上場,為在全國范圍內加快地鐵場景下的5G覆蓋,尤其是解決地鐵存量老線的5G覆蓋及4G質量問題提供了有效抓手,在滿足乘客極速上網的同時,5G“車地系統”也可以提供更大帶寬滿足行業場景需求,為地鐵行業車載應用帶來無限可能,助力城市數字化轉型。 智能調度推動“東數西算”夢想實現
建設數字中國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戰略任務,面對新形勢新變化,只有積極擁抱、主動變革,才能行穩致遠、進而有為。上海電信深刻認識到科技創新在企業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堅決將科技創新作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擁抱數字經濟大潮的第一驅動力,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系,著力提升研發投入及效能,持續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積極打造科技型企業,全力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脫離強大算力保障,沉浸式體驗將無法實現。如何讓用戶更加便利高效地運用算力?沒有高效低碳支撐,經濟效益也將不可持續。當AI科技與綠色低碳愿景碰撞,又會有怎樣的火花? 上海電信積極響應國家戰略要求,推動算力新基建的發展,面向社會提供高端算力服務,成功申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一體化大數據中心算力高效調度示范工程”,代表上海市向科技部申報“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 把中國東部龐大的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綠能豐沛的西部,促進整體經濟綠色發展,這一夢想已照進現實。以往PB級科研數據從上海復旦大學校內傳到西部數據中心需要兩周,被戲稱“比不過快遞”。如今運用復旦大學與上海電信共同部署建設的智能計算專用平臺CFFF(Com-puting For the Future at Fu-dan),這一操作當天就能完成,真正實現“東數西算”。 據悉,CFFF算力總規模達到28PFlop/s,是上海電信與復旦大學賦能科學智能(AI for Science)的數字基座,也是上海電信建設的首個特大型公共算力項目。通過高速光纖環網連通內蒙古和上海,CFFF覆蓋復旦大學四校區的智算集群,提供超千卡并行智能計算,支持千億參數的大模型訓練,在國內高校尚屬先例。
|